近日,社科文獻出版的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在線上發布。藍皮書指出,國產工業機器人結構持續調整,逐漸走向成熟,服務機器人發展增速高于全球增速,但機器人關鍵技術中國與國外仍有差距,應鼓勵技術積累,政策向技術創新傾斜。
這份藍皮書全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由哈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和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藍皮書系統闡述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為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藍皮書中指出:國產工業機器人結構持續調整,逐漸走向成熟,國產工業機器人占比在3C電子制造、汽車制造、金屬加工三大領域均有所提升;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中國服務機器人發展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機器人關鍵技術與國外存有差距,核心零部件仍依賴進口,應鼓勵技術積累,政策向技術創新傾斜。
系統集成處于機器人產業鏈下游,2018年市場規模約607億元。碼垛和焊接仍是最大應用領域,總占比約70%,近五年焊接占比逐年減少(40%→33%),裝配應用占比逐步提升(10%→16%)。
2018年,機器人產業競爭加劇,進一步壓低產品價格及利潤空間,工業機器人上市企業毛利率呈下降趨勢。報告預測,未來隨著核心零部件及單機本體的國產率不斷提升,企業毛利率有望回升。
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融資事件中,被投企業多數為服務機器人企業,占比達83.5%;物流、教育娛樂、醫療、商業服務等機器人領域將持續吸引資本進入。
機器人產業人才形成多種來源渠道,但人才供應量仍無法滿足產業需求。2018年,中國機器人研發工程師十大崗位平均月薪超過1萬元;掌握機器人應用技術的一線工人,其收入和薪資漲幅高于未掌握機器人應用技術工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杰才認為:“機器人產業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已經被許多國家上升為國家戰略。機器人產業藍皮書系統闡述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全貌,可以為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
報告建議,中國正面臨著從數量擴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攻堅階段,在確立符合國情的機器人發展模式后,仍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的管理思路,從市場環境規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上入手,雙管齊下,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加強宏觀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同時,進一步實施產業的科學管理,提高產業門檻,規范市場秩序,提升機器人產業發展質量,推進向中高端發展的進程。。
《報告》稱,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不盡相同,長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基礎相對最為雄厚, 珠三角地區產業逐步發展壯大,中、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但已表現出相當的后發潛力。
長三角地區:產業規模效益領跑全國
長三角地區擁有突出的區位發展優勢,公路、鐵路、橋梁與港口資源密集,生產要素流動程度發達,擁有良好的制造業發展基礎與產業配套環境,歷來成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
《報告》顯示,2018 年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總銷售收入超過 124 億元,位于全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之首。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長三角地區擁有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覆蓋傳感器、機器視覺、語音語義理解、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環節,并逐步探索創新商業應用模式。
“長三角地區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位于全國產業集聚區域首位,正在逐步擺脫以系統集成為營業收入主要來源的傳統發展模式。”《報告》稱,長三角地區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領先全國,說明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減速機方面,自主技術滲透程度進一步加強。另外,長三角地區高端產品收入占比在全國來看并不占排名優勢,主要原因在于區域內總銷售收入體量較大,高端產品收入盡管絕對值數量可觀但相對值并不突出。
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步伐加快
珠三角地區制造業起步較早,上世紀 70 年代就形成了小規模的加工制造產業集聚,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歷程,現已形成以高端裝備制造、家電制造、食品包裝、3C 制造、陶瓷生產等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
《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用工成本壓力的持續上升,珠三角地區制造企業傾向于通過加快“機器換人”步伐減少人力資源投入,為機器人產品應用提供了潛在市場。
《報告》顯示,珠三角地區 2018 年機器人產品銷售總收入達到 108.5 億元,其中深圳市以 67 億元的銷售收入居首,佛山、廣州和東莞位列其后。但珠三角地區機器人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居多,年收入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相對有限,產業集聚度整體偏低為 28% 左右。
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日漸顯著
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步時間較晚,基礎較為薄弱,但已表現出相當的后發潛力,在武漢、長沙、蕪湖、洛陽、湘潭等地逐步形成產業集聚。
《報告》指出,中部地區產業規模大而不強。2018 年中部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已超過 62 億元,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但受原材料、零部件和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的交互影響,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本年度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 10.5% 左右,暫時落后于全國其他區域,產品與服務附加值亟待提高。
同樣,西部地區大多處于我國內陸區域,與國際市場接軌較晚,裝備制造業市場發育滯后,規模雖大而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生產效率一般且積極性有限,直接影響了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與百姓生活。
《報告》認為,機器人產業作為撬動高端制造業發展的強大支點,為西部地區制造業發展與經濟騰飛提供了良好的彎道超車條件。數據顯示,2018 年西部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突破 50 億元大關,預計未來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